Ut enim ad minim veniam, quis nostrud exercitation ullamco ommodo consequat.

Monday to Friday: 9-20
Saturday to Sunday: closed

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

 現在!讓我們從根本來將學習經驗變得更好!

教育,在這場疫情發生之前早已開始轉變,相信即使在病毒的威脅消退後依舊會持續下去。學生、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有了這段期間的經歷,必定會加速與放大早已在教育界裡啟動的改革潮流;線上和混成學習揭露了學習上的不平等,實體學習環境亦無法滿足教學和科技應用上的要求。除此之外,即使我們知道身心健康(wellbeing)的重要性,卻也不得不做出取捨,老師和學生在此不利的條件下,遑論有效率地教學與學習。

學生和教育工作者的需求與期望

由於每個人在家教學與學習的經驗有著極大的差異,進而型塑出對未來學習經驗不同的期待。

在新冠肺炎流行之前與流行期間,Steelcase的教育研究成員使用眾多方式了解混成學習 (blended learning) 和身心健康 (wellbeing) 對於教育成果的價值,以及空間在確保加強學習體驗時所扮演的角色。新冠肺炎初始,研究員拜訪了幼稚園、國小、國高中以及大學,訪問教育工作者和學生,觀察混成學習的模式,並建立混成學習的原型。自新冠肺炎爆發以來,他們利用遠程日記平台,評估老師和學生線上學習的情況。此外,Steelcase也在10個國家中進行多項研究,藉以針對疫情對員工的影響作更進一步的了解;綜合所有的研究,發現5項主要需求,這些需求對整體學習與工作體驗將做出廣泛的轉變,並帶領教育環境的規劃與設計進入一個新的境界。.

環境安全,使用者安心 – To Be Safe and Feel Safe

教育機關或許無需考慮如何在環境中減緩疾病的傳遞,但現在人們對於疾病有更高的預防意識,他們對於空間中的空氣品質、設備乾淨度、社交距離、人口密度、和是否遵守新的環境安全規範等有著全新的期待。

learn better

更深層的歸屬感 – A Deeper Sense of Belonging

學生、教育工作者和行政人員在調查中都表示感到孤立。為盡早解決這個問題,教育機關需要使用更加以人為本的教育方式來建立歸屬感。一旦缺乏歸屬感,教育工作者和學生都將受到負面影響。例如,學生的身心健康與成績、留級和畢業率有關,進而影響到經費挹注。同時,筋疲力盡 (burnout) 的教育工作者也會造成較高的缺勤率、身心健康低下、健保費用增加、且老師離職率 (turnover rate) 增加。

learn better

有效的學習 – To Be Effective

與傳統教室學習相比,線上學習代表著新的挑戰。根據麥肯錫調查報告,大部分首訪學生表示新冠肺炎影響到他們進入高等教育的準備、意願或能力。例如,有30%的高中生感到自己在學業上沒有做好進入大學的準備。遠距學習的成效與家庭收入水準有著極大的差異;相較於高收入家庭中有72%的學生能夠取得遠距學習的設備,低收入家庭不到一半 (40%) 的學生表示可獲得遠距學習所需的設備。

面面俱到的舒適性 – Holistic Comfort

當我們需要在沙發、餐桌甚至在床上學習、教學和處理行政工作,很自然地對於有完善規劃且舒適環境抱持著極高期待。學習環境除了需要給予身體上的舒適感,同時也要照顧情緒與認知。人們教學上會使用到一連串不同的身體姿勢、場地布置、有時需要起身走動,也要能感受到安心和互助的文化。學習空間應該設計成具包容性、也能營造社區感,且同時擁有寧靜的休息空間。

更多的掌控 – Greater Control

Steelcase的學習環境評估 (Learning Environment Evaluation (LEE)) 調查瞭解到學生和教師皆表示希望對學習環境能有更多的掌控權,能夠選擇學習或工作的地點,並且依他們當下做的活動而能改造空間。這份調查 (LEE) 指出經常或一直移動家具來幫助學習的學生增加了92%;教師是否同意移動家具來改變空間配置的比率也增加了47%。接觸可移動的家具,有不同的座椅選項和姿勢,可讓學生感到更多的掌控權。

學習經驗的大規模轉變

創造出一個可提供學生和老師所需和期盼的美好經驗,在思考空間時需要著重4項大規模的轉變

learn better

1.更安全的學校 – Design Safer Schools

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等的行為規定,需要在因疫情而改變後的教育場所裡被放大與強調。教育機構可藉由有意識地設計教學環境來幫助減緩疾病傳播,進而使其建物更加安全。了解病原體是如何在環境中移動,將有助教育機構發展新的系統性策略,幫助預防感染。

learn better

2.為成效而設計 – Design for Effectiveness

縱使學生和教育工作者在疫情期間已努力許久,但學習和教學的效果卻依舊低落。在未來,學生和教育工作者將需要更多元的學習環境,以平衡個人和團體的需求,進行不同的學習模式。例如,圖書館不僅僅是給個人學習,也可設計成為團體活動的空間;學校還需要提供更好的混合型 (hybrid) 和混成學習 (blending learning) 體驗空間。

learn better

3.激發創意的空間 – Design to Inspire

危機之後,人們更需要被啟發,使其成為有意義的一部分。教育機構必須為其創造歸屬感並且鼓勵社區意識。當學生與指導員間建立連結,在可激發靈感的空間內營建強大的社區,會帶來更好的學習成過。 有目的性的設計學習環境,除了鼓勵有意義的互動,同時也能凸顯、並擁抱文化中改變與適應的特質

learn better

4.為靈活性而設計 – Design for Flexibility

建築物自古至今都希望永垂不朽屹立不搖,建築物被固定的建築元素、電力與裝潢佔據。未來的教育機構將需要提供更能靈活使用的環境,可輕易地依照多元學習模式來調整空間配置。學校將需要採用多功能空間,支援不同型式的活動;家具可按照使用者需求與偏好輕鬆地移動,使空間依需求變大和縮小。

經歷危機對任何人來說都不容易,原本進行中的學習經驗的轉變,因這場危機而加速進行。教育界的領導者需善用時機,重塑學習空間,尋找提供優質教育的新方法。

分享此篇文章: